推荐

张伯英丨清末民初享誉中外的书法大家

点击量:   时间:2022-09-30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县人,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榜举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

张伯英幼承家训,在萧县李甫中私塾读书,受业于徐葵南先生,少负奇才弱冠时诗文、书法已崭露头角。后学习书法,师从桂履真(中行)、刘慈民、许崇之、冯熙等。17岁时,拜清末大オ子、丙戍年探花、翰林院编修冯熙(蒿庵)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受益匪浅,被誉为后起之秀。

张伯英在北京鬻字卖文期间,与海内名家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郑孝胥、林畏庐、齐白石等交流密切,尤其与于右任、张学良交往甚密。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曾到伯英先生那里请教书法。张伯英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四大家”。

张伯英先生对清代诸多学者学书者不学古人而专学近人表示反对和不满,同时他还认为,只是一味临摹其形,不深究古人笔法,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可以从张伯英的楷书作品中明显看除颜体的特点,但是他的楷书比颜体更加灵活多变,受康有为、包世臣影响,张伯英还精研《龙门十二品》《张玄墓志》等北碑。其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庄也洒脱俊逸,用笔方原兼备,宽博雄放。

楷书用笔在于灵活,张伯英腕下却能运用活脱,使转自如。张伯英书楹联,手法端庄而开张,古朴自然,开合有度,点画安排从容,没有丝毫奇异之态。张伯英小字楷书,写的十分严谨,很是精到,处处渗透着北碑和颜鲁公的特点,字虽小却如大字一般,笔道道劲圆厚,质朴自然,具有浓重的金石味。张伯英尤善写碑志,成竹在胸,数本周百大字楷书可不用划线,一气呵成,布字分行,莫不恰到好处。张伯英晚年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书写风格,不断吸收新发现的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真正做到人书具老矣。


学术论文